文章来源: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 发布时间:2021-12-26 16:28 分享到:

  • 学会概况
  •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英文名称:The Commerce Economy Association of China,缩写:CEA, 是由全国从事商业经济的科研教学单位、工商企业、社团组织等,以及相关人员自愿结成的全国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的宗旨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政治信仰,坚持党的政治领导,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 组织机构
  • 组织机构
  • 联系我们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45号 2号楼319室
    • 邮编:100801
    • 电话:010-66095319
    •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石景山路3号玉泉大厦811室
    • 邮编:100049
    • 电话:010-88258676
    •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办公室:王一龙
    • 电话:18500406787

关于中国加入WTO与流通开放二十年的研讨

 

 

 

 

        2021年12月26日,由中国商业经济学会消费研究院、流通三十人专家委员会(G30)主办,阿里研究院新消费研究中心、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北京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中国服务”智库承办的“中国加入WTO与流通开放二十年”为主题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商品流通论坛(第14次)在京召开。出席本次论坛的专家有商务部原党组成员、部长助理、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名誉会长黄海,国家粮食总局原局长、党委书记高铁生,中国商业经济学会会长马龙龙,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原常务副会长丁俊发,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院长荆林波,北京京商流通研究院院长、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物美商业集团首席运营官、执行董事于剑波,阿里研究院新消费研究中心主任吕志彬,会议由中国商业经济学会消费研究院院长刘普合主持。研讨会上9位专家就关于中国加入WTO与流通开放二十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和分析,具体如下:

 


        【黄海】
        1、1994年复关入世谈判实际是对标高水平的国际经贸规则的一个过程。因为原来我们传统的商业,即后来叫内贸的这一套概念和体系,实际上是和国际不接轨的。从中央到部门,大家整个都是一个向国际经验对标的过程,最后谈判结果出来才很像样。
        2、改革开放是我们谈判的底气,或者说是我们能够赢得谈判的锐利武器。中国早在1992年就开始进行中外合资零售企业的试点,此后又根据国内改革开放的需要,多次扩大开放。入世时的分销承诺,已经低于实际开放程度,取得了谈判的主动权。
        3、中国流通业经受住了入世后“狼来了”的考验,本土流通企业始终牢牢掌握着国内市场主导权和控制权,非但没有被外资企业打垮,而且国际知名连锁公司家乐福、麦德龙、百安居在中国设立的企业,分别被苏宁易购和物美集团收购。
        4、谈判应当按照周总理原来的说法:广交朋友、以理服人,或者说在商言商、就事论事。经贸谈判和外交谈判还是有差别的。我们说经贸关系是压舱石,实际上经贸谈判应当说也是一个缓冲剂或者叫解压器,也应当发挥压舱石的作用,所以我认为经贸谈判应当端正这个姿态。
        5、当前中央已经下决心要加入CPTPP。我国如果能够对标CPTPP,又将是一场非常深刻的变革,而且这个变革将涉及到一些比如国有企业改革、竞争中立的问题,还会包括一些补贴的问题。如果真想加入、真想谈,那么这场改革的难度要不小于入世。
        6、入世的不足之处是中国的商业走出去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做好。中国的商品确实走出去了,而外部不但商品来了,它的商业模式、商业业态、商业企业也全都来了。但是我们现在只是中国商品走出去了,我们的商业企业、商业模式、商业业态并没有走出去。
        7、入世已经20年了,商业的大趋势上是没什么问题,但是到底有没有什么经验教训可以总结,以及今后如何发展,还是值得讨论和研究的。现在社会上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并不多。

 


        【高铁生】
        1、加入WTO对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是一件大事,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对中国粮食安全来讲同样如此。回望中国加入WTO的二十年,在这样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有必要认真探讨对外开放与中国粮食安全措施的关系,以便更好的总结经验,搞好、搞活、搞实粮食工作,以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充分发挥中国粮食安全作为中国经济平稳发展的压舱石作用。
        2、中国入世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成就。以加入WTO为契机,国内外粮食市场加速衔接,贸易便利化大为加强,走出去与引进来的步伐在加快、力度在加大,有力的推动和促进国内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废除一切不利于粮食生产和流通的规制,粮食产量接连上台阶;进口粮食有力的缓解了粮食生产对环境和资源的压力,带动了养殖业和粮食加工产业的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食品选择。事实充分证明,加入WTO是实现中国粮食安全不可或缺的重要选择。
        3、俗话说,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任何选择都会有成本和代价,加入WTO也不例外。农业是中国入世谈判的一个焦点,也是最艰难的领域之一。2016年和2017年中国出现玉米高产、库存高出、进口高增的“三高”局面,为此中国政府不得不多项并举去库存,也充分说明粮食领域对外开放是存在现实风险的。历史规律在中国并未重演,这主要是因为粮食进口数量仍为有限,且我国应对措施得力。但这说明,加入WTO对中国农业和粮食而言,绝非单方面的受惠、捡了大便宜,而是切实付出代价的。
        4、中国农业和粮食入世面对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价格、收入和调控。面对三大挑战,中国政府主要的对策之一是努力提高农业生产率,降低粮食生产成本,增加国内粮食产量;对策之二是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和补贴机制,通过充分利用WTO允许范围之内的黄箱政策,对主要粮食品种小麦、稻谷的实施托市收购,与此同时不断改革补贴政策,推行黄箱政策对象化,减少政府干预可能造成的市场扭曲,通过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的试点和推广,稳定农民种粮收入,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对策之三是建立安全可靠的粮食收储制度和储备体系;对策之四是在粮食生产领域推动建立新型农业经济组织,包括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业生产托管组织,充分发挥规模经济和专业化分工优势,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的生产性服务。
        5、国家扶持本国具有经济实力和国际市场竞争力的跨国粮商,鼓励中国粮食企业走出国门,开发海外粮食生产基地,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发展粮食生产与流通,拓宽进口渠道,完善国际国内粮食产业供应链,进一步发展粮食期货贸易,规避国际市场粮食风险,引导规范在华外资粮食企业在农业和粮食产业展中发挥激励作用,加快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通过上述努力,中国较好的把握住加入WTO对农业和粮食带来的机遇,有效的化解了带来的风险,并妥善的把挑战转化为促进中国粮食产业改革发展的推动力量。
        6、在过去20年中,中国几亿农民摆脱了绝对贫困,中国实现了全面小康,中国粮食产量连续17年获得丰收,最近7年一直稳定在1.3万亿斤的总产量,中国拥有6.5亿吨仓容,常年存放足够一年消费的粮食。十三五期间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城乡收入差距呈缩小趋势。2019年农民收入达到16,020亿元,提前一年实现了2011年翻一番的目标,疫情期间粮食市场价格稳定,供应充分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态运行,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进一步完善,粮食市场对外开放力度幅度逐步加大。
        7、中国粮食领域对外开放的经验需要认真总结,一并前进。中国对世界粮食安全治理应当做出更大的贡献,为建立人类粮食安全共同体,中国应当也有可能贡献力量与智慧。
        8、回顾入世20年,我们完全有理由说加入WTO是中国之幸,也是WTO之幸,中国应当为WTO、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和粮食计划开发署提供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双重支撑。中国自古有心怀天下、兼济苍生的胸怀,我们应该努力实现中国粮食安全,在此基础上推动实现世界粮食安全。

 


        【丁俊发】
        1、入世20年是中国深化改革全面开放的20年,是中国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的20年,是中国主动担责、造福世界的20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不断扩大开放,激活了中国发展的澎湃春潮,也激活了世界经济的一池春水。
        2、加入WTO以后,中国加快了市场经济的步伐,和世界市场经济全面接轨。我们整个国家的体制,我们的运行方式,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我们执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样存在很多弊端。
        3、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可以促进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但另外一方面它对社会进步绝对有一种破坏作用。问题是我们怎么去把握,这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是一样,不能认为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出现的问题一定比自由市场经济少。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没有先例,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出现问题的概率可能会更大一些,所以改革开放40多年了,加上咱们入世有20年了,我们不仅要总结成绩,总结经验,更重要的是要总结教训,我们对此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第一个缺陷是权力商品化。有一些党政干部从人民的公仆变成骑在人民头上的老爷。市场经济讲等价交换,一些党政干部把人民赋予他的权利变成商品,进行非法交易,严重腐蚀了人的根基。第二个缺陷是市场经济讲丛林法则:适者生存,弱肉强食。必然会产生两极分化。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经济系数扩大,财富控制在少数人手里。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实现共同富裕,主要靠发展经济,做大蛋糕,推进分配体制改革,所以要走的路还很长很艰难,但绝对不是政策导向文件来解决的,涉及到一系列的制度性变革,这将是一场历史性的大变革。第三个缺陷,市场经济讲平均利润率,哪里的利润高,资本就流向哪里。目前经济结构中的公开性缺陷、消费性疲软、区域性差异基本上都由此而来,市场不是万能的,政府该出手的要出手。如何处理好市场配置与政府调控的关系,把握好度是一种领导艺术。第四个缺陷,市场经济将推进价值的最大化,一切向钱看,所以使得企业家眼光短浅,赚快钱,打价格战,科技投入少,去品牌、去质量、去知识产权、去服务、去工艺,普遍缺少产业链的刚性与供应链的韧性,信用体系严重缺失,社会中人与人,企业与企业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完全成了金钱关系。第五个缺陷,市场经济也是法治经济,要严格遵守游戏规则。如何打造法治环境,如何创建优良的生态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大问题。
        5、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没有完全融合好,还存在很多缺陷。我们的探索要进一步深入,我认为大力推进制度性改革与制度性开放是非常重要的关键。
        6、国家机器与人类在规律面前不是束手无策,是可以调节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比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做得更好,这同样是一场大考验。

 


        【荆林波】
        1、入世20年后现在的场景是什么?在上榜财富500强的零售企业中,美国还是最多的,我们只上榜了4家,这个数据差距还是很大的。
        2、一个产业的发展,最重要的看产业集中度。美国2019年的零售和餐饮的产业集中度,C4的集中度是将近16%,C8是将近83%。我们的产业集中度是多少呢?我们前4强的产业集中度只有3.7%,集中度还是很差的。
        3、我们产业盈利水平还是偏低的,资本市场对我们的估值也很低。
        4、未来还是要看人、货、场。在今天这个时间点来说,中国已不是全球最大的人口国,隔壁的印度应该在2021年年底就超过了中国。现在人口结构变了,消费习惯也变了。2022年,中国将进入超级老龄化,即20%是60岁以上的人。
        5、目前是人类有史以来所遇到的老龄化最严峻、最复杂的时候。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有效供给不足,根本就是缺东西,我们现在应该提高适配性。

 


        【刘普合】
        加入WTO已经20年,这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20年,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20年,也是流通业发生巨大的变化的20年。加入WTO是中国与世界发生的一个重大的事件,它开启了中国与世界合作的一段历史。中国加入WTO的主要经验归结为一点就是坚持改革开放。

 


        【赖阳】
        1、加入WTO中国企业不会跨掉。一个是因为越是外资进入,相应地该行业竞争压力越大,本土企业发展速度就越快、提高的越快;第二个就是人才丰富之后,整个行业的提升跟世界一流比肩增长的速度更明显。所以,应该坚定的更多领域的进一步开放,实际上不仅不会让这些领域中国企业变弱,反而会让这些企业面对竞争压力,变得更好。
        2、中国要进一步加入一些新的、更加开放的组织。下一个核心关键词是知识产权。知识产权的保护应当是目前中国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也是国际交往当中得到国际行业企业信任的一个瓶颈。
        3、很多中国自己的创新型企业发展不起来,跟知识产权得不到保护有很大关系。大量的同质化生产、大规模生产之后,企业利润率极低,所以一定要做自己的创新来。但现在创新的仿制率又极高,基本上出了一个创新,马上别人就进行模仿,创新者几乎得不到相应收益的回报,导致大家的创新意愿明显下降。
        4、消费者对知识产权的认同观念跟过去已大不一样。而且跟国际对接时,不遵守知识产权规则,已经严重影响我国企业跟国际企业的对接。
        5、知识产权对于中国企业下一步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在国际交往、国际谈判的一些条款中,对于知识产权的尊重应当更加的重视,同时应做出更多的承诺。这些承诺对于我国并不是坏事,反而对于中国产业的进一步高端化提升发展是一个良好契机。
        6、针对WTO入世之后现在很多情况下落地的机制不健全的问题,中国需要进一步扩大开放。
进一步兑现国际承诺的核心,应是建立相应的针对国际承诺的有效的协调机制。如此一来,我们有足够的机制去落实落地承诺,而不仅仅只是商务部门说的按承诺落地,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种原因最后不了了之。我们切实落实遵守国际承诺之后,也将得到国际尊重,进而也会为我们带来更多、更好的开放契机。

 


        【于剑波】
        1、入世推动了物美国际化、规模化、数字化建设,中国加入WTO二十年以来物美发生了很多重大外资并购,如百安居、麦德龙。
        2、入世加快了外资零售在中国发展的生命周期。
        3、中国零售业一定会按照“强者恒强,大者恒大”的规律去做大做强,非常看好中国企业能做大做强;凡是民主主义、爱国主义比较强的国家零售企业的最后霸主一定是本土企业。
        4、物美在入世的近10年内审时度势,抓住了入世的有利时机,完成了对外资的并购,也成就了中国本土零售企业学习超越世界零售企业的重大机遇。入世20年,中国零售企业是一个学习与超越的过程,对标国内外行业最优秀的业务实践,学习外资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企业文化、流程制度、标准化体系建设等,不断的结合中国实质、企业实质进行优化重构,为实现超越奠定坚实的基础。
        5、入世推进了国际化收购,有利于实现我国流通企业供应链的现代化、规模化、国际化,有利于加强食品安全,推进现代流通体系的建设。
        6、并购外资零售企业,极大促进了我们在国际国内的联合采购、议价、供应链、股市标准化能力。
        7、我国新零售企业急需在政策支持下和全面数字化的基础上,实现现代化、规模化、国际化发展,在食品安全方面赶上和超过国际标准,这也许是中国入世给中国流通企业带来的最大优势。也正如习近平主席所强调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年来中国的发展进步,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埋头苦干,顽强奋斗取得的,也是中国主动加强国际合作、践行互利互共赢的结果。

 


        【吕志彬】
        1、从2015到2020年,我们观察了国内线上市场中国品牌市场规模的增量结构,在高价格带达到八成以上市场份额的只有手机这个品类,市场份额和中高端商品缺失的主要是美妆个护和运动户外两个品类。尽管如此,WTO带来了中国品牌在各个品类上不同程度的提升,这种提升体现在市场中高端价格带的结构变化上。
        2、关于全球贸易发展趋势的判断:第一,(消费品)贸易的主体从跨国公司和大企业为主转向中小微企业为主;第二,贸易形态会从大批量、规模化的集装箱转向大量的碎片化、定制化的小订单;比如,已经出现的集货现象,数字技术会使集货变为一种高效率的方式;第三,商业模式会从B2B更多地向B2C发展,也就是终端或者是次级终端方向进展,生产模式也会有一定转变,比如C2M模式的成长;第四,数据要素成为核心发展资源,会发挥其重要价值;第五,数字贸易会帮助中小微企业和发展中国家获得普惠发展。
        3、新冠疫情爆发以后,全球范围内主要是涉及民生部分的基本制造业向发达国家回流,全球供应链面临着较高的不确定性。为了预防突发事件,全球的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国的中小企业,都需要更为便捷、灵敏和确定性的服务。
        4、原有服务商体系正在升级换代,新型供应商正在研发和提供便捷可靠的新型数字产品和服务。传统服务商升级和新型服务商共生的持续形态可能会持续五到十年,这是因为基建的速度更新是比较慢的。在数字经济发挥重大作用的过程中,各种经验的知识化过程也刚刚起步,不会太快。
        5、从全球服务贸易增长的趋势来看,海关总署记录显示,2020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达到了1.69万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达到31.1% ,经过海关的跨境电子商务管理平台验收的进口清单达到了24.5亿票,同比增长了63.3%。数字经济有一个独有的特性就是“无接触性”,未来数字技术和产品会提供更多的无接触远程服务,包括跨境支付结算、跨境物流、跨境通关等服务,提升了服务的可贸易性,存在巨大成长的机会和发展空间,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增长点。
        6、疫情期间,主要有三个明显的变化,国内市场表现更为明显。即生鲜食品杂货线上渗透率提高,老年人的上网渗透率提高,外贸企业上线渗透率提高。
        7、WTO给我国带来了巨大成功,再次证明了对外开放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今年我们国家已经提出要加入CPTPP和DEPA,习主席在进口博览会上提到了这两个协议。这相当于中国二次入世,将会带来进一步的开放和改革,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其中包括与各国的电子商务合作。我们希望能够在谈判过程中,结合我们国家数字经济发展的特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能够让产业更早更多地参与进来。

 


        【马龙龙】
        1、为更好的探讨和交流中国加入WTO以及中国流通这二十年的发展变化,我们特组织了一些参与或经历了中国入世过程的专家、深谙世贸组织和国际商务规则的专家,大家齐聚一堂,用通俗的语言和生动的叙述一起讲中国故事。通过分享积极推进中国入世的经历,以及客观、冷静、全面的总结经验,让中国的改革开放更加深入人心,同时也使成功的入世经验能够为今后进一步改革开放提供理论上的保证。
        2、本次研讨会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从专家和专业的角度,向民众宣传和解读中国入世的真实情况,解除民众对于入世后各行业变化的不准确认知,如中国加入WTO后,汽车、奢侈品等各种消费品会大幅度降价等误解。通过客观解读,使得民众对中国入世后商品的价格变化有理性的认知、准确的预期、充分的准备。我们曾经申请过一个商务部的重点课题,与商务部政研室一起联合研究高端消费品/奢侈品的全球价格问题。当时,我们组织在国内、美国、日本、迪拜、英国、欧洲其他国家的学生或研究人员,在同一时间对同一品牌同一型号同一规格同一款产品的价格进行记录和对比。比较发现,跟国外价格相比,国内大概贵三分之一左右。目前这一情况仍是如此,仍贵三分之一左右。
        3、为什么进口商品国内价格仍然贵?一是因为外国的公司对我们中国市场的歧视性定价确实存在,尤其外国奢侈品公司对于中国市场的歧视性定价。二是海关的进口税问题。虽然海关的进口税下降,但海关进口税的计税价格上涨了,国外进口商品在加增值税的基础之上,然后征关税。即税率下降,税基上涨。实际上进口税的总额降幅并未达到民众误以为的程度。
        4、加入WTO时,对于国内商业和流通业的发展,我们有设想,政府也有预期。希望通过向国外的商业、流通业、零售业开放,即“以市场换经验”,实现国内向国外学习,学习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丰富运营经验和成熟发展经验。然而,目前我国商业市场仍是冰火两重天,外资商业经营的比本土商业好,本土商业较为萧条。现在看来当时对于外资商业和流通业的期望和目的并没有达到预期,因此,如何切实解决这一问题,将是今后进一步改革开放要努力的方向。


                                  崔光野,男,1986年11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  

                                  丁仕祺,男,1999年11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

 

 


 

网站备案:ICP备202103144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2239号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版权所有